收藏本站 您好,欢迎来到畜牧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业导航 产品 求购 企业 动态 展会 招聘
分享到:

<!--type:str-->   规模化养殖肉牛

放养土鸡

质量安全检查
  獭兔良种场

兔业研讨会
    30年来,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,在发展中调整、在调整中优化、在优化中提高,产业地位不断巩固,产业基础日益加强,综合生产能力极大提高,科技推动作用愈发突出。如今,畜牧业已成为我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、拓展农民就业渠道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、繁荣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
    管理体制实现重大突破
    1983年,县畜牧站从县农业局分离出来成立县畜牧局,负责管理全县畜牧兽医工作。1984年至2000年,全县乡镇兽医管理体制属“社办公助”性质,对兽医实施防疫工作补助。2001年起,我县对兽医又实行诊疗自负盈亏和“以奖代补”的政策,没有形成合理的兽医体制。一段时间,全县基层防疫体系呈现“管理无秩序、经济无来源、防疫无保障”的状况。
    2006年4月,我县按照相关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针,完善乡镇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,将乡镇畜牧兽医站划分为公益和经营两类。2006年底,我县全面完成了基层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,32个乡镇建立了财政全额拨款的畜牧兽医站,核定事业编制人员153名,每年临时聘用村级防疫员135名。2007年以来,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实施了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项目、基层兽医站基础建设项目,新建或改建了3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、1个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1个县级兽医化验室。近年来,逐年增加基层兽医站建设补助经费,每年安排资金在10万元以上。2008年以来,向社会公开招录大专以上学历兽医人才近60人,极大改善了兽医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问题。2010年,我县按照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实施方案,将3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列入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确保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。
    粗放敞养向科学养殖转变
    30年来,我县一直致力于“科技兴畜”,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,提高科技在畜牧养殖中的贡献率。
    产业发展,良种先行。我县享有全国长毛兔养殖“第一大县”的美誉。1965年,我县开始发展长毛兔产业,到1978年产业规模达8962只。1982年,开始建设长毛兔商品基地,从外地引进西德长毛兔。随后,我县从浙江、上海等地引进西德长毛兔达4.17万余只。1985年5月,直接从西德引进原种长毛兔85只,建立2个纯种繁殖场。2009年,投资150万元在大歇双坝村改扩建重庆市白玉石柱长毛兔原种场,选*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毛兔新品系——“白玉石柱长毛兔”品系。2012年4月,“石柱长毛兔”获国家工商总局“地方标志认证”。目前,全县长毛兔常年存栏200万只以上。
    2010年,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我县确立了“巩固发展长毛兔、大力发展肉兔,长毛兔、肉兔联动发展”的工作思路,把肉兔产业发展作为农户增收的首选项目,并成功引进了肉兔产业化龙头企业——重庆绿家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、重庆老谭家生态农业发展公司,按照欧盟标准相继建成了两个高等级现代化市级种兔场,并从法国等地成功引进了全世界*的三大肉兔配套系(伊普吕、伊高尔、伊拉)种兔,繁殖性能、生长速度分别提高30.2%、21.4%,屠宰*率达58%以上。目前,全县共存栏祖代种兔6400只,年繁育及供应父母代种兔达15万只以上,辖区肉兔良种覆盖率达100%。
    为充分提升畜牧业发展潜力,我县大力开展畜牧科技推广,充分发挥县校、县院、校企合作优势,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,对规模养殖场从产前、产中、产后进行全方位的服务,助推规模养殖企业发展。
    零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
    如果说“养猪为过年,养鸡为找盐巴钱”是30年前石柱农民自给自足的养殖概况,那么“建场养畜当老板”却已成为今日石柱农民的养殖模式。
    2012年,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马富勤,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桥头镇马鹿村投资2000多万元做起了长毛兔养殖,创办了石柱县后戴国际长毛兔养殖场。如今,我县像马富勤这样返乡发展养殖业的农民不在少数。
    近年来,围绕“科学发展、富民兴石”的总目标,我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园、家庭农场、县级标准化示范场“三大建设”,通过“三百工程”畜禽规模养殖园的集中打造,散养农户逐步向标准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,涌现出了石柱县后戴国际长毛兔养殖场、石柱县泉鑫肉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、石柱县堂堂肉兔养殖场等效益突出的适度规模养殖场。目前,我县已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园33个、标准化养殖场927个、养殖大户1230个。
    为切实推进畜牧产业的发展,我县大力推行以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,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,基地连农户,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畜牧业。2012年,我县从山东引进重庆绿家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。建成投产后,该公司将实现年加工肉兔1000万只,生产100万张兔皮褥,年产值有望实现7-8亿元,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型肉兔精深加工场。在公司的带动下,2013年,全县新增肉兔饲养户625户,出栏商品兔263.5万只,实现产值8500万元,养兔纯收入2200万元。2013年4月,重庆老谭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兔场建成投产,已累计向全县及周边地区养殖场提供种兔0.6万只,销售商品兔1.3万只,实现产值124万元,利润达40万元,带动了40个养殖场发展肉兔产业。重庆峰牧渝凤家禽有限公司作为石柱土鸡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,承担了全县土鸡农户养殖鸡苗的供应和技术指导、疾病防控等任务,并建立了保护价回收机制,降低了农民的养殖风险。自2010年8月以来,该公司已向养殖户供鸡苗近500万羽,养殖户直接获利3100万元。目前,全县已有26个乡镇800多户农户开展了土鸡养殖,土鸡养殖业实现了快速发展。
    疫病防控和安全监管双管齐下
    自1985年*《家畜家禽防疫条例》颁布后,特别是2008年1月《动物防疫法》实施以来,我县坚持预防为主的防疫方针,坚持春秋季集中防疫与常年性一般防疫相结合,建立了“政府保密度、业务部门保质量”的工作机制,逐步开展了猪瘟、口蹄疫、蓝耳病和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,免疫率达到100%。同时,在县级建立了动物诊疗实验室,在乡镇配备了常规的化验诊断设备,使全县疫病防控能力大大增强。
    近年来,我县设立了32个动物报检点和1个市级指定道口冷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,对集贸市场、定点屠宰点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严格检疫,产地检疫率100%,屠宰检疫率100%。冷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设立4年多来,累计检查消毒车辆3万多批次,检查畜禽295多万头(只)、畜禽产品15多万吨,成功拦截疑似感染重大动物疫病动物4批次,无害化处理生猪549头,*查处**7起,检查量居全市指定道口前列,对防止外疫传入我市发挥了“东大门” “哨卡兵”的作用。
    强化了畜牧饲料、*等生产、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,加强了养殖、屠宰环节*肉精的检测工作。近5年来,我县共查处涉及饲料、***20多个,有效规范了生产经营市场秩序。
    畜牧经济总量大幅提升
    30年来,我县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,各项畜牧经济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,畜牧工作实现了长足发展。
    2013年,我县畜牧总产值是1984年的56.53倍,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5.89%上升到43.62%。全县畜牧业生产主要指标:生猪、肉牛、山羊、家禽、肉兔存栏分别为25.7万头、11万头、4.4万只、269.4万羽、239万只,与1984年同比,分别增长43.65%、103.7%、340%、629%、825%;生猪、肉牛、山羊、家禽、肉兔出栏分别为36万头、5万头、4.1万只、430万羽、487万只,与1984年相比,分别增长41.4%、112.5%、392%、668%、851%。畜牧规模化率达到28.7%,相比1984年翻了两番。特别是2011年以来,我县长毛兔产业发展势头强劲。2013年,长毛兔圈存202.5万只;产毛1460吨;肉类总产量达4.5万吨,增长527%。2013年,我县畜牧业产值13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.6%,相比1984年的2.4亿元增加了5.4倍。
    如今,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,为丰富城镇居民“菜篮子”,提高人民生活质量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分享到: